七覺分統貫 佛陀一代聖教(九)
6. 七菩提支統貫佛法
現在師父問你:「所謂的十二因緣,有沒有在七菩提支裡面?」十二因緣是念菩提支,八正道是擇法菩提支,四聖諦第一轉的修習是念菩提支和擇法菩提支;四聖諦第二轉的修習出世間八正道,是精進、喜、猗、定菩提支;四聖諦第三轉的捨斷癡、貪、瞋,達成解脫、具足解脫知見的修習,是捨菩提支。
五根中的慧根和信根,即是念菩提支及擇法菩提支,精進根、念根、定根則是精進、喜、猗、定菩提支。前面提過:四神足的「觀、欲、勤、心」,也是涵括在七菩提支裏。因此,佛法宣說的十二因緣、八正道,四聖諦三轉、十二行,四念處、四正勤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菩提支、八聖道分,還有無常、苦、無我、涅槃寂滅等說法,都統統涵括在七菩提支裏,彼此貫串一氣。在七菩提支的禪修次第中,已統貫 佛陀教法的全部。
了解於此,如果有人問你:「修什麼可以將 佛陀一代的教法修證完整?」答案是修七菩提支。菩提道次第為何?答案是四聖諦三轉、十二行。所以,什麼是中道禪法?就是七菩提支。
若有人說:「你們只修七菩提支嗎?」那我們就知道此人對佛法是外行啦!若有人說:「七菩提支不就是小乘佛法嗎?」請看《相應阿含》727經:「所謂念覺分,世尊自覺成等正覺說,依遠離、依無欲、依滅、向於捨;擇法、精進、喜、猗、定、捨覺分,世尊自覺成等正覺說,依遠離、依無欲、依滅、向於捨。」又:「唯精進修習、多修習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」所以,修七覺分是不是小乘佛法呢?不是!講這句話就叫造口業。修七覺分,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
四聖諦三轉、十二行呢?請看《相應阿含》379經(又稱《轉法輪經》), 佛陀如是說:「我已於四聖諦三轉、十二行,生眼智明覺故,於諸天、魔、梵、沙門、婆羅門、聞法眾中得出、得脫,自證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」所以,七覺分是禪法,修七覺分的證量就是成就正覺、離貪、慈悲喜捨、生死斷盡的解脫,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
七覺分的修行證量,分別在四聖諦的道次第上是什麼?四聖諦的第一轉:見因緣法、悟八正道;第二轉:精進修出世間的八正道;第三轉:成就解脫,成就解脫知見,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所以,七菩提支是不是小乘呢?不是!四聖諦是不是小乘呢?不是!這是古老的正統的佛法,這樣大家明白了嗎?清楚了嗎?那你現在打算修三十七道品當中的什麼?七菩提支!修了七菩提支,也就全包了。
7. 除疑
諸位法友!中道禪法就是七菩提支;菩提道次第,就是四諦三轉、十二行;一乘菩提道,是「修七菩提支,成就四諦三轉、十二行」。如果有人說:「修七菩提支成就四諦三轉、十二行,這是佛修的法,聲聞弟子不能修,佛才能修。」不!修七菩提支,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是佛與佛弟子都這麼修。如果是無師自覺,就稱為佛陀、阿羅漢;如果是有老師傳授,那麼「佛陀」這個尊號只留給我們的導師,咱們謙虛一點,只能自稱是阿羅漢或聲聞弟子。在印度宗教的傳統中,「佛陀」是比較尊敬的敬語,「阿羅漢」是比較通俗的敬語。
還有一點,修行人不要互相比來比去,修行不必比賽,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絕對不會有名額限制。所以,自己努力就好,不要互相嫉妒,一點意義都沒有。越嫉妒,越墮落,也越不會成就,一點好處都沒有。
祝大家能夠心開意解,自此有了明亮的前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