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陀正覺後2457年/西元2025年

七覺分統貫 佛陀一代聖教(五)

2-4. 念菩提支的修證成就

念菩提支修行的成就,是什麼呢?是得明、斷無明。什麼叫明,什麼叫無明?南傳《相應部》蘊相應126經如是說: 「此處有有聞之聖弟子,有色集法者,如實知有色集法;有色滅法者,如實知有色滅法;有色集、滅法者,如實知有色集、滅法。」在「受、想、行、識」的觀法,也是同樣的說法。如實知五陰的集法、滅法,這個叫作明,又叫作明人。所以,修念菩提支,觀十二因緣的集與滅,修證的成就是什麼?得明,斷無明。因此,慧根在前抑是在後?在前!所以要先起聖智,得明、斷無明。

「得明,斷無明」以後呢?南傳巴利聖典《相應部》預流相應的第28經如是說:「聖弟子當止息五種怖畏、怨讎,成就四種預流,以慧善觀聖理,善通達時,若心欲者,則自得記別,而曰:「於我地獄滅盡、畜生滅盡、餓鬼趣滅盡、惡生、惡趣、墮處滅盡,而得預流,墮法滅、決定、趣向等覺。」什麼是聖弟子「以慧善觀聖理,善通達」呢?經文如是說:「於此有聖弟子,對緣善作意,而曰:『彼有故此有,彼生故此生,彼無故此無,彼滅故此滅。』」觀察的重點,正是十二因緣的集法跟滅法,這就是成就念菩提支。這個時候明了沒有?已經明了!因為這就是對五受陰的集、滅法如實知。五受陰的集、滅法不就是十二因緣嗎?《相應部》因緣相應的第21經講的就是這件事啊!所以,須陀洹見十二因緣,得明斷無明。

念菩提支修行的成就,第一就是得明、斷無明,第二是成就四不壞淨,亦即成就信根:對 佛成就淨信,對法、僧成就淨信,持受並成就能發三摩地(Samadhi)之戒(聖戒成就〉。第三是遠離殺生、偷盜、邪淫、妄語、飲酒五種怖畏仇怨。第四就是地獄、惡鬼、畜生三惡趣永盡,永遠不再墮惡趣。這時候,對聲聞弟子來講,就是成就「慧解脫」(後世稱為須陀洹),也叫做正覺。斷什麼煩惱呢?「斷常見,斷身見,斷疑」,因為瞭解「緣生法則無常,緣生法則苦,緣生法則非我,亦非我所」。簡單講,就是斷除「常樂我淨」的妄見,亦可講是斷常見、斷我見,我見就是身見;還有斷疑,因為對佛法僧成就淨信,疑永斷。所以,念菩提支很重要呀!

Sha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