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陀正覺後2456年/西元2024年

七覺分統貫 佛陀一代聖教(八)

3-2. 擇法菩提支的修證成就

那擇法菩提支的修證成就,是什麼呢?擇法菩提支就是對緣生法,起離貪、斷愛的正見。依這個正見開啟「依遠離、依無欲、依滅、向於捨」的八正道明見。那擇法菩提支的證量是什麼呢?具足四聖諦第一轉的正覺,證量還是「慧解脫(須陀洹)」。《相應阿含》845經就如是說:「若比丘於五恐怖怨對休息,三事決定不生疑惑,如實知見賢聖正道,彼聖弟子能自記說:『地獄、畜生、餓鬼惡趣已盡,得須陀洹,不墮惡趣法,決定,正向三菩提,七有天人往生,究竟苦邊。』」

《相應阿含》845經又提到「如實知見賢聖正道」,「如實知見賢聖正道」是什麼呢?謂:「此苦聖諦如實知,此苦集聖諦、此苦滅聖諦、此苦滅道跡聖諦如實知,是名聖道如實知見。」另有二篇經文亦提到「聖道如實知見」,《相應阿含》846經是這麼說:「何等為聖道如實知見?謂八聖道,正見乃至正定。」在《相應阿含》846之次經則是說:「何等為聖道如實知見?謂十二支緣起如實知見。」這是指出須陀洹見了十二因緣,也見了八正道,合起來叫做四聖諦如實知!所以,念菩提支成就是「慧解脫(須陀洹)」,擇法菩提支的成就也還是「慧解脫(須陀洹)」!

前面提過:念菩提支成就是斷身見和疑(對佛、法、僧的疑惑),而擇法菩提支成就是斷什麼?斷戒禁取。什麼是戒禁取的妄見呢?就是「什麼樣的作為有助於解脫,什麼樣的作為無助於解脫」分不清楚,也可說是何者是斷苦正道不能如實知,這就是戒禁取見。好比有些印度的苦行外道,認為全身脫光光的有助於解脫;有些印度的苦行者,身上要抹灰;也有些苦行者在農曆的初一和十五,將牛糞塗在地上,然後裸身在牛糞上滾一滾,認為這樣有助於清淨……等等。「什麼有助於解脫,什麼無助於解脫」分不清,這就叫戒禁取見。那麼如果有人對你講:「吃素可以解脫」,這個對不對?不對!吃素無助於解脫;但若反過來跟你講:「吃素無助於解脫,所以就不用吃素,吃素沒有意義。」這樣的說法也是戒禁取見,吃素的確無助於解脫,可是不食魚肉基本上是善心、善法,也值得鼓勵,不能因為它無助於解脫正覺,就說這個毫無意義。如果照這個說法,不殺生能不能解脫?不能!既然不殺生無助於解脫,那我們就不要持不殺生戒了嗎?不是嘛!這是善法。臺灣有些學南傳的人,反對把吃素當作是成就解脫的道品;但也因此,反對任何的吃素行為,認為吃素的人就是提婆達多的徒眾。持這樣見解的人,就是戒禁取見。吃素的確無助於解脫,任何提倡吃素可以解脫的說法都是錯誤的;可是它是善法,而這個善法要做不做隨你便,但你不能說做這個善法是不對。這就如同孝順父母不能解脫,那我們可以不孝嗎?作父母的養兒育女不會解脫,那兒女生了不要養嗎?這是偏激的觀念,諸位法友一定要弄清楚。

總之,斷戒禁取見不是看吃素或不吃素,應是看有沒有見因緣法,再從因緣法的如實知見裏,看到離貪、斷愛是滅苦的正道,這樣才能斷戒禁取見。

4. 精進菩提支

七菩提支的第三步是精進菩提支,精進菩提支講的就是精進修出世間的八正道。請看《相應阿含》785經,對應經典是南傳巴利聖典《中部》大40法經,在《中阿含》叫做《聖道經》。經文大意是:八正道有兩種,一種叫做轉向善趣,一種叫做正盡苦轉向苦邊(苦的邊際,就是苦盡的意思〉。轉向善趣的是世俗的八正道,正盡苦轉向苦邊的叫做出世間的八正道。什麼叫世間正見?「若彼見有施,有說,……乃至知世間有阿羅漢,不受後有,是名世間正見,世俗、有漏、有取、向於善趣。」那反過來,什麼叫出世間正見呢?「聖弟子!苦、苦思惟,集……滅……道、道思惟,無漏思惟相應於法,選擇、分別、推求、覺知、黠慧、開覺、觀察,是名正見,是聖、出世間、無漏、不取、正盡苦、轉向苦邊。」重點是什麼呢?擇法菩提支是見八正道,見八正道後才能進一步的精進修八正道,這是開始修四聖諦的第二轉。怎樣才是出世間的八正道呢?必需和四聖諦無漏思惟相應,才叫做出世間的八正道。這段經講的就是修出世間的八正道。舉凡正見、正志、正語、正業、正命、正方便、正念、正定等,都得跟四聖諦相應,才是修出世間的八正道。

修出世間的八正道,是四聖諦的第二轉。因為沒有四聖諦第一轉的正覺,就不可能修相應四聖諦正覺的第二轉,修出世間的八正道。請看《相應阿含》379經《轉法輪經》,四聖諦的第二轉講的是什麼?「苦聖諦,知當復知(或者說已知當出)」、「苦集聖諦,已知當斷」、「苦滅道跡聖諦,已知當修」、「苦滅聖諦,已知當做證」。這意思是說:老病死是苦,知道以後要決意出離;苦集聖諦已經知道後當決意要斷;斷生死輪迴,已經知道後當決意要證;出世間的八正道有助於斷苦解脫,已經知道後當決意要修。所以,四聖諦的第二轉是修出世間的八正道。在七菩提支裏,涵括在精進菩提支、喜菩提支、輕安菩提支、定菩提支。《相應阿含》749經如是說:「正見生已,起正志、正語、正業、正命、正方便、正念、正定,次第而起。」經中明白指出八正道是「次第起」,所以精進菩提支的修行方法,就是「依四聖諦的正覺,修出世間的八正道」。

5. 喜、猗、定、捨菩提支

何為喜菩提支呢?喜菩提支是:「對於離貪、斷愛,朝向斷苦的解脫(勝妙出離),能夠隨喜、歡喜。」輕安菩提支就是:「於六觸入處,隨正念,隨正見(正念、正智住),向於離貪,斷諸繫縛,所以身、心輕安,也叫做猗菩提支」;定菩提支就是:「於六觸入處,隨正念、隨正見(正念、正智住),離貪、斷愛,斷諸繫縛,不起貪欲、瞋恚等諸覺想相續,成就正定。」所以,從精進菩提支到定菩提支,就是八正道次第修習成就的過程,也是成就四聖諦的第二轉。

當八正道修習具足,成就正定之後,斷除什麼煩惱呢?斷貪欲,斷瞋恚(愚癡在四聖諦的第一轉已經斷了〉。所以,四聖諦第二轉,出世間八正道修習具足時,癡、貪、瞋已達到斷盡。《相應阿含》749經就如是說:「正定起已,聖弟子得正解脫貪欲、瞋恚、愚癡」。

七菩提支的最後一個就是捨菩提支,捨菩提支就是「癡、貪、瞋斷盡,成就解脫,具備解脫知見生,自知不受後有,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」,這也就是四聖諦的第三轉。

我們回到精進菩提支。精進菩提支,在三十七道品中又稱為「四正勤」;在四神足中叫「勤三摩地斷行成就之神足」,也就是正勤;在五根裡面叫做精進根;在五力裡面叫做精進力。在修精進菩提支、喜菩提支、輕安菩提支時,仍不離開「集法、滅法的正念(念根)」與「於緣生法當依遠離、依離貪、依滅盡,向於捨的正見」,即正念、正智住的精進於離貪的修行(在六觸入處隨正念、隨正見)。所以在精進菩提支、喜菩提支、輕安菩提支中,有精進根和念根,有精進力與念力。這在四神足裏,除了第一步「觀」,見十二因緣的集法和滅法外,接下來的「欲、勤(精進)」,「欲」就是要對「離貪向於斷苦的八正道」起增上欲學,朝向滅苦,接著下一步即是精進的修習出世間八正道,所以「欲、勤(精進)」就是八正道的明見與實踐的修行。「心」說的是定學,指的是八正道最後的「正定」,也是七菩提支的定菩提支。因此,四神足說的是四聖諦第一轉與第二轉。

道品當中的定菩提支,就是八正道的正定,也是五根、五力的定根及定力,也就是四神足的「心三摩地斷行成就之神足」,這是依出世間八正道的修習,最後成就正定而得離貪、解脫。由於斷貪欲稱為心解脫,修習離貪的八正道,最後成就正定,正定成就則離貪、解脫,也稱為「心三摩地斷行成就之神足」。

七菩提支的捨菩提支,是捨斷癡、貪、瞋,成就解脫、解脫知見,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最重要的,修習七菩提支到達捨菩提支時,成就的證量是什麼呢?成就慈悲喜捨,這時候就叫做心解脫。念菩提支成就稱為慧解脫;次第的修習到定菩提支,成就正定,可以達成癡、貪、瞋的永斷。所以,最後達成捨菩提支時,心解脫成就,現法自知作證,不受後有。

Sha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