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陀正覺後2457年/西元2025年

七覺分統貫 佛陀一代聖教(六)

3. 擇法菩提支

七菩提支的第二個就是擇法菩提支,或叫作擇法覺分。在場的女眾,你二十幾歲的時候,選擇要嫁給那個人,那是不是選擇?是!但那不叫擇法菩提支。紅黃白綠,不管妳選哪個顏色,統統歸向於苦啊!在場的男眾也一樣,茉莉花也好,夜來香也好,牡丹也好,玫瑰也好,不管你挑哪朵花,全部都會枯萎,也歸於苦,所以不叫菩提支。不管你怎麼選擇,擇來擇去都都在輪迴裡。我們現在擇法,要朝向於滅苦、解脫,這才叫作菩提支。那為什麼有智慧朝向於苦滅、證菩提的這個選擇呢?因為有念菩提支,已經得明斷無明,正覺了!得法眼了!法眼一開,眼睛亮不亮?亮啊!那路看得到沒有?看得到啊!

前面提過,念菩提支斷什麼煩惱?無明!還有斷對佛法僧的疑惑。那麼這個時候,你為什麼能夠做出朝向於苦滅、朝向於菩提的抉擇呢?因為這個時候,你已經知道緣生法無常、緣生法苦。南傳巴利聖典《相應部》蘊相應第102經如是說:「如何修習無常想?如何多修習者,永盡一切欲貪……乃至……永斷一切我慢耶?此是色,此是色之集,此是色之滅,此是受……想……行……識之集,此是識之滅。諸比丘!如是修習無常想,如是多習者,永盡一切欲貪,永盡一切色貪,永盡有貪,永盡一切無明,永斷一切我慢。」這裡說的是「如何修習無常想」,無常想不是直接觀無常,而是觀五陰的集法與滅法,入手處在六觸入處。這一點,師父每次上課都一再強調,為什麼要一直強調這個?因為這是現在佛教界禪觀的一個大毛病。部派佛教以來,把得明、斷無明拿到修行道次第的最後面;但原始佛法修行的道次第,第一步是見因緣法,得明、斷無明,然後才知道緣生法無常,斷常見,知道緣生法無我,斷身見(斷我見)。

《相應阿含》296經就指出 佛陀正覺的修行方法,就是修因緣法及緣生法。 佛陀說:「云何為因緣法?謂此有故彼有,謂緣無明行,緣行識,乃至緣生有老死,如是如是純大苦聚集。」云何緣生法?謂無明、行、識、名色、六入、觸、受、愛、取,有、生、老死這十二個。 佛陀如是說:「若佛出世,若未出世,此法常住,法住,法界,彼如來自所覺知,成等正覺,為人演說,開示顯發。」所以, 佛陀是怎麼成就正覺的呢?見因緣法跟緣生法。絕對不是看星星,也絕對不是一貫道講的「悉達多修了六年苦行,不能正覺。最後,坐在菩提樹下,無極老母來點化,才成就正覺。」這真是滿嘴亂放炮,莫名其妙!道教也曾經說老子跑到印度去點化悉達多成佛,這都是自編的偽說,一點根據都沒有。

《相應阿含》296經的第二段經文如是說:「多聞聖弟子,於此因緣法、緣生法,正智善見。不求前際,言:『我過去世若有?若無?我過去世何等類?我過去世何如?』不求後際:『我於當來世為有?為無?云何類?何如?』內不猶豫:『此是何等?云何有?此為前誰?終當云何之?此眾生從何來?於此沒當何之?』。」這是什麼意思呢?不是指沒有過去世、現在世、未來世,是告訴我們,過去世是因緣生的五陰,未來世也是因緣生的五陰,現在世也是因緣生的五陰。無論過去、現在、未來,都是因緣生的五陰。那五陰是不是我?不是!見因緣法、緣生法的多聞聖弟子,不會把過去世因緣生的五陰當作是我,不會把未來世因緣生的五陰當作是我,不會把現在世因緣生的五陰當作是我。所以不會說過去世的「我」怎麼樣,未來世的「我」怎麼樣,現在的「我」會當如何,不在「我」上面繞著轉。但緣生的五陰有、沒有?有!緣生的五陰是不是「我」呢?不是!

《相應阿含》296經最後一段如是說:「若沙門、婆羅門起凡俗見所繫,謂說『我見』所繫、說『眾生見』所繫、說『壽命見』所繫、『忌諱吉慶見』所繫,爾時悉斷、悉知,斷其根本,如截多羅樹頭,於未來世成不生法,是名多聞聖弟子,於因緣法、緣生法,如實正知,善見,善覺,善修,善入。」這段經文就針對佛教以外的修行者而言。意思是:如果佛教以外的修行者,如沙門(指苦行外道)、婆羅門這些人,有凡俗見(我見、眾生見、壽命見、忌諱吉慶見)的繫著,如果見了因緣法跟緣生法,這四種凡俗見悉斷、悉知、斷其根本,如斷多羅樹頭,於未來世成不生法,這就名之為多聞聖弟子。因為他們已經「於因緣法、緣生法,如實正知,善見,善覺,善修,善入」。諸位法友!如果要斷我見、斷常見,是直接修無「我想」、無「常想」?還是要先觀因緣法、緣生法?當然是先觀因緣法、緣生法!

Share